深圳交通发展模式走到十字路口

《居民出行调查及分析》《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前期研究召开专家咨询会

11月8日,在规划大厦209会议室,总体规划处、市政交通处组织召开了《2010年居民出行调查及分析》(以下简称《调查》)项目成果以及《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前期研究专家咨询会,会议由中心徐忠平主任和杜建华总师主持。来自一线城市的五位全国知名交通规划领域专家受邀组成专家组,包括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原所长陆锡明、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涛、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林群和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总工程师马小毅。市交委、公安交警局等部门出席会议。

上午,项目组李智博士从项目背景、调查过程、扩算校核、居民特征、出行特征、未来应用等方面对《调查》成果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孙永海代表项目组汇报了《规划》前期研究成果。他首先回顾了深圳三十年组团式城市结构的发展过程以及交通对其发展的支撑,总结了以往规划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本次规划定位、目标,以及目标导向的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结合、互馈的规划思路与方法。

下午,专家组就两个项目开展讨论。专家组认为:《调查》项目组织方案科学,数据分析客观、内容基本全面,深化完善后,成果可作为相关规划工作的依据;《规划》前期研究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围绕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的特点,提出的规划策略和思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居民出行调查的应用分析

专家认为《调查》作为一项常规性、基础性工作,其成果将在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交通规划工作的开展、交通仿真系统建设及城市交通状况的评估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专家建议结合深圳目前交通特征,进一步加强对人口结构、不同户类型出行特征的分类研究及出行指标之间的交叉分析。结合以往调查成果,进一步总结提炼城市交通变化特征,并要注重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高度互动。

2.关于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定位和思路

专家建议充分利用居民出行调查研究成果,明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重点问题,以此安排专项交通规划,明确相互关系和分工组织。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两个方面,重点抓住交通网络和枢纽布局、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对城市总体规划下层次的土地利用提出反馈意见,对交通专项规划提出刚性指导意见。专家们认为组团式空间结构是深圳城市发展的鲜明特征也是交通发展最有利的基础条件,但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有些专家悲观地认为从全球来看也没有成功的组团式空间结构的案例,因此,更侧重于要明确未来交通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从交通供应角度加以解决。

随着机动化的迅猛发展,深圳已走到交通发展模式选择的关键路口,未来怎样选择,如何通过交通规划落实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目标,应该是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所必须回答的问题——组团式空间结构是问题的核心,需要我们继续与未来国际咨询团队一起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