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屋围“天街”那些事

 

        蔡屋围拟建666米的“十字楼”,这引起了媒体的兴趣。

        据报道,中规院提出的蔡屋围金融中心区城市更新改造方案,是建设一栋高666米的深圳第一楼和一栋长666米横跨深南路的“卧楼”,称为“天街+地街”。规划方案迅即引发热议,有网友发起调查,反对之声不绝。

        深圳特区的历史只有三十多年,对于很多老深圳人来说,蔡屋围片区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晶都大厦、深圳剧院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的地标之一, “天街”方案把晶都酒店推倒重建,深圳的历史文脉如何延续?另外,这些建筑使用时间都不长,使用价值还在,重建将造成很大的浪费。

        “地街”长虫方案横跨深南大道,隔断了深南大道东西向的城市空间肌理,损害了景观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天街”又一次刷新深圳高度,诞生新地标,给人地标景观快速变换,缺乏稳定的感觉。很显然,方案更多体现了开发商的经济利益以及管理者追求“新奇特”的心理需求。

        更新方案的积极意义也很明显:首先是形成新的城市景观,为罗湖增加一个新的地标;其次是高密度开发体现了国家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使交通设施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提升了城市经济运行效率;“地街”也能充分发挥空中连廊的功能,满足步行交通和商业的需求;最后,方案在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上较大胆,在城市设计实践方面有创新。

        规划的两栋楼建筑体量过大、建筑密度高,必然会造成此地交通、就业的高度聚集,环境和空间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剧等。在景观方面,我们认为:“地街”跨深南大道部分可以走地下,既可带旺地下空间也不隔断道路景观,如果飞越道路上方,则应摒弃商业功能,只做公共空间,并使用轻巧透明的建筑材料,使建筑空灵通透,弱化对深南大道道路景观的负面影响。其次,“地街”长度没有必要达到666米,而应在景观上化整为零,消除“长虫”生硬感,增加景观的亲和性。

 

郭沁峰/执笔  李白玉/主持

陆佳、施绿叶、朱鑫月、张红/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