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污水系统专项规划修编

深圳市污水系统专项规划修编

项目资料

项目名称:深圳市污水系统专项规划修编
面积:1997平方公里
获奖: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完成时间:2017.10~2018.11

项目概况

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编制人员:刘江涛、魏 杰、杨园晶、李明远、奚晓伟、谢倩雯、杨伟明、黄 鹄、吴昌广、王洪禧、高中媚、张 璇、任大伟、楼 凯、申百合

项目特点


一、项目背景

 深圳作为刚刚年满四十岁的超大城市,由于城市快速发展未与治理同步,欠下了沉重的水污染治理债,黑臭水体多达159条,水污染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影响着每个市民的生活。为坚决打好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建设高质量的“美丽深圳”,补齐污水基础设施短板,让“碧水深流”回归城市,按照深圳市政府的统一工作部署,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市水务局联合组织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构思和内容

本规划编制恰逢深圳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期,规划立足深圳高强度开发、空间紧缺和水环境本底条件脆弱等基本特征,针对水体黑臭、基础欠账、空间邻避和治理失序病症,以全面支撑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水环境长制久清为目标,以寻求空间紧约束条件下的超大型城市污水系统可持续发展路径为突破口,通过污染源、系统、空间、时间四个维度的全过程规划统筹推进污水基础设施建设。

图1 污水系统全过程统筹规划思路示意图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全污染治理,以污染源为基底统筹污水、溢流和初雨治理;

二是全流程规划,以厂网河为主线协同收集、处理和修复规划;

三是全空间管控,以空间为抓手精细用地、防护距离和廊道管控;

四是全时序统筹,以时间为路径做到近期、中期和远期建设统筹。

三、创新特色

本规划直面解决水污染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以品质、韧性、灵活多元和友好规划为切入点,以“四个转型”促传统污水规划转型,为超大城市可持续污水系统建设提供深圳范式。

1、 直面考核压力,由被动承载向主动提质的品质规划转型

面对高质量发展长期目标与水环境考核的短期压力,规划提出由被动的“以城定量”向主动的“以水质和品质定量”的品质规划转型。

图2 污水系统品质规划转型示意图

2、 直面治理困局,由理想规划向兼顾现实的韧性规划转型

面对水处理供需矛盾突出、雨旱季水量失衡和水安全调控能力欠缺的骨感现实,规划提出由理想规划向兼顾现实的韧性规划转型:一是1.85倍水质净化厂弹性用地规模预控;二是1.3-2.0的水质净化厂总变化系数弹性控制;三是27座净化厂之间的应急调配机制;四是沿河截排箱涵与污水系统的剥离和近远期功能转换。

图3厂站规模弹性管控模式转变示意图

3、 直面系统局限,由集中向集散结合的多元布局模式转型

面对存量土地高密度开发和净化厂扩容空间不足的矛盾,规划提出净化厂布局由集中向集散结合的多元模式转型:一是布局由集中趋于适度分散,由中下游向上游延伸,实现43座净化厂在全市五大流域上、中、下游和重点流域的均衡布局;二是探索存量土地开发模式下污水微循环模式,推进污水处理回用的小区域微循环和就地回用。

图4“依河串珠、沿海布防”的污水系统布局规划示意图

4、 直面邻避困境,由工程规划向灰绿融合的友好规划转型

面对污水基础设施落地面临的邻避效应困境,本规划提出由灰色规划向灰绿融合的友好规划转型。

图5污水系统绿色转型发展策略图

四、实施效果

本规划正值全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期,规划编制以来,实施情况良好,有力支撑了全市治水提质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助推全市多个水污染治理关键文件出台;二是成为全市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的规划指南;三是统一全市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线思想共识;四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全市国土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