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18-2035)

项目资料
项目名称: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18-2035)面积:859平方公里
获奖: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完成时间:2016.12~2018.08
项目概况
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编制单位: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编制人员:李孝娟、古海波、李喻春、缪迪优、徐洪涛、傅文辰、陈晓、刘蓉、苏广明、曾昕、翁锦程、顾新、薛金鑫、曾琦婷、胡洁
项目特点
一、项目背景:国家陆海统筹的改革试点
本次规划将海岸带做为陆海统筹的重要空间抓手进行探索,承载着国家从陆向海国土空间探索的新时代规划使命,也是深圳拓展城市发展格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
二、规划思路
本次规划将海岸带做为陆海统筹的重要空间抓手进行探索,承载着国家从陆向海国土空间探索的新时代规划使命,也是深圳引领湾区发展、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
规划历时3年,经过陆海思维的不断碰撞,首次将陆海作为生命共同体,建立了三生布局统筹、全空间区线管控、全方位行动的规划内容,规划成果既构建了海岸带规划的顶层设计,又通过总体、分区、单元三个层面将规划内容层层传导,将陆海统筹理念渗透到各层次规划体系中。本次规划通过建构规划体系、技术标准、管理机制等多个维度入手,切实地解决了陆海分治导致的一系列复杂矛盾冲突。
三、主要内容
以往陆海分治的管理导致陆海空间矛盾极为突出。本次规划首次将陆海作为生命共同体,提出了从“统筹-管控-行动”三位一体的规划应对。
1.生态统筹:蓝绿融合共生,建立全域生态系统
通过河流整治、湿地修复、珊瑚保育等多种措施,保护自然生境,维护生态多样性。基于风热环境模拟,设置山海通风廊道,有效改善城市风热环境。改变传统硬质海堤工程手段,将城市防潮与亲水空间一体化设计。
2.生活统筹:贯通美丽岸线,共享缤纷海洋生活
规划通过全线贯通环海绿道、开放海岛旅游、划定海上运动区、开放公共沙滩,设置海洋文化地标等激发海洋活力。通过开通水上交通系统,打造“海上看深圳”旅游新名片。构筑市民共享的山、海、城全息旅游生活。
3.生产统筹:重塑岸带产业,引领海洋经济发展
依托海洋新城、前海蛇口自贸区等几大产业核心区,统筹陆海产业空间布局。根据未来用地用海特征及现状功能评估分析,对生产空间提出了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三类策略分区。结合各部门具体项目需求,对功能进行整合调整,有效提升了海岸带资源价值。
4.全空间的区线管控
本规划从判别发展阶段、评估陆海现状、理顺陆海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出发,对要素进行叠加分析。将海岸带划分为三大类七小类的管控分区,并结合行政区划,形成15个湾区管控单元,并在单元层面提出探索编制陆海一体的法定图则。
管理上通过设置海岸建设核心管理区和协调区,引导滨海公共活动,有效地解决滨海资源私有化问题。
在海洋建设工程审批环节引入用海详细规划研究,作为用海项目审批的前提和依据。
5.全方位的行动计划
结合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时序安排及各区近期建设诉求,提出涉及绿色生态、活力共享、功能提升、机制建构四个方面共39项近期实施计划。定项目、定要求、定责任,保障规划落地。
四、创新特色
创新一:全国首创全要素的海岸带评估体系
运用GIS平台对陆海大数据进行集成分析,开展了生态价值、安全风险、功能适宜性、风热环境、交通可达性等多维度综合评估。在全国率先探索全要素的海岸带评估体系方法,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的重要组成内容。
创新二:搭建海岸带规划管理统筹平台
本规划综合多要素叠加分析划定出深圳海岸带综合管理范围,提出利用策略分区管控一张图加陆海功能相容性对照一张表,作为协调各部门陆海空间矛盾的统筹平台。
并探索在市规划委员会下增设海岸带规划专业委员会,审议相关规划及管理工作,完善多部门综合协调机制。
创新三:构建海岸带全链条的空间规划体系,为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提供有效支撑
建立陆海空间管控传导路径,总体层面将分区策略及空间管控要求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层面结合各行政区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进行具体落实,单元层面以海岸带法定图则及城市更新为载体,侧重对具体海岸带空间的管控。从规划到建设到管理实现陆海统筹理念的全渗透。
创新四:精细化管控,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规划将海岸带建设管控区成果,纳入我市信息平台,作为审核海岸带地区未来用地功能和设计要点的刚性管控标准。
将海岸带单元试点研究的成果转换为海岸带法定图则技术标准,为滨海地区详细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五、实施效果
1、打造了学术品牌,助力全国海岸带规划工作
(1)多次受邀参加自然资源部海岸带课题研讨,目前本规划核心思路与内容已纳入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2)受邀参加海岸带等国际论坛,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3)项目成果发表于规划师杂志,多个城市赴深圳学习,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岸带规划范本。
2. 完善了规划编制体系,支撑了政策标准的出台
规划主体内容纳入《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海域管理条例》立法文件。海岸带法定图则等技术标准正逐步落实。
3. 构建了顶层设计,系统推动了深圳市海岸带建设及管理工作
(1)直接指导了各区及重点地区10余项海岸带专项规划及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2)在法定图则、城市更新编制审批环节全面落实海岸带管控要求。
4、落实多个民生项目,有力助推了深圳海洋文化的提升
(1)“海上看深圳”正式起航,开启了深圳海上旅游观光的新起点。
(2)海洋博物馆、歌剧院、西部人工沙滩等已完成选址,正稳步推进方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