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市民面对面,畅议深圳美好2035——深圳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公示公众论坛

2021年7月10日下午,深圳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公示公众论坛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行。本次论坛为《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为期一个月的公示活动压轴节目。自草案公示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热情参与、反响热烈,共收集到社会公众意见建议百余条,在政府、市民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和参与下,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共想、共话深圳2035的浪潮。压轴登场的公众论坛,参与人数众多,气氛热烈火爆。

公众论坛上,我中心总规编制团队由项目总负责人邹兵总师领衔,直接与市民面对面,宣讲规划主要内容,解读重点板块,互动回应热点,共建深圳美好2035。邹兵总师首先介绍了规划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随后,我中心生态和资源监测研究所陈柳新、总体规划和资源利用研究所钱竞、详细规划一所孙蕾、详细规划二所严丽平、综合交通所周军、市政规划所喻乐军分别从生态环境、城市发展规模、公共服务、城市风貌和文化、交通体系、城市安全等六个方面对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就市民关心的焦点问题作出了重点回应。

公园里的深圳 亲自然的生活

生态和资源监测研究所:陈柳新


40年城市发展进程中,深圳在保持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保留了大量、宝贵的自然生态空间,目前已建成“千园之城”,PM2.5年均浓度降至19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7%,“深圳蓝”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领域一张靓丽的名片。总体规划提出,深圳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以构建“四带、八片、多廊”的生态空间总体格局为目标,加快推进开敞空间建设,实施青山叠翠、碧水清流、健康森林、蓝色海湾、生态清退等生态修复行动,建成各级各类绿道不少于3000千米、碧道不少于1000千米,2035年的深圳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资源紧约束下超大城市的精明增长之路

总体规划和资源利用研究所:钱竞


深圳陆域面积1997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1756万(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实际服务管理人口2000万以上,是典型的小地盘、高密度、超大城市,较早地面临了空间资源紧约束的现实状况。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面向2035年,总体规划提出要保持人口和建设用地的精明增长,将建筑量作为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的重要调控手段,重塑国土空间功能结构,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二维平面向立体空间开发利用转变,率先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

有温度的人民城市

详细规划一所:孙蕾


民生幸福是一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总体规划提出,深圳将以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劳有厚得、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民生七有”发展目标为基础,着力实现“文有悦享、体有康达”,持续加大医疗、教育、养老、文化、体育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供应,构建开放共享、活力宜居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度和可达性,建设更“有温度”的人民城市和全民友好型城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山海之城 多维深圳

详细规划二所:严丽平


深圳拥有依山望海的区位优势,山水林田湖草海等自然要素齐全,城中村、旧工业区等记录着这座年轻城市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的辉煌印记。2035年的深圳不仅是一座更加绚烂的超级湾区都会,更是望山亲海、人文魅力彰显的“现代文化名城”。总体规划提出,深圳将努力营造更山海、更多维、更友好、更文化的多元城市意象,活化保育历史文化印记和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区、城中村等当代新遗产,打造自然与城市有机融合、历史与当代文化相得益彰的魅力深圳。

链接全球的湾区枢纽 便捷智慧的公交都市

综合交通所:周军


出行即服务,通道即资源。总体规划提出,深圳将进一步增强对外战略通道能力,构建网络覆盖度更高的全球航空运输网络,加快形成辐射全国的国家铁路布局,打造“轨道上的1小时深圳都市圈”。未来,深圳将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形成33条地铁线路、全长1335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以及“八横十三纵”的高快速路网,加快智慧交通体系建设。2035年的深圳,城市综合交通将更加便捷高效、宜行可达,构建形成更加共享、个性、便利、低碳、智慧的未来交通体系。

主动应对风险 增强城市韧性

市政规划所:喻乐军


全球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等让城市公共安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总体规划提出,深圳将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中灾正常、大灾可控、巨灾可救”的目标,全面提升城市对于各类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构建完善应急救援疏散体系,高标准建设城市生命线系统,让城市运行更有保障,让市民生活更加安心。同时,面对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深圳将积极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的韧性和适应性。